top of page
才谷豐林
松園農場
理念
只要是合適的環境,並非富人才能擁有樹;樹人共處,以庭養心
我們不擅長賣樹,但想幫樹找個好人家。
我們身在一個幾乎所有物件似乎都需要被大量生產的時代。講求效率的生產線製成了大量消費者所需的物品,無形中也切割了人與物的情感。
「和媽媽在照顧松樹,想哭出來!有的將死去,有的已經是木頭!用盡一生的心血,媽媽一直說著可惜可惜!我心也痛了。」
當樹群們不知不覺的被種在同一塊土地上,在民國七、八經濟起飛時某種時代的洪流裡成了一棵棵商業樹,象徵上流社會才能擁有的囊中物、庭中樹。樹被買了、移了,在另外一個地方成了景中樹,然而,如果沒有多情的人在生活中多說一句兩句,我們不會知道這些看似再怎麼樣都可以遺世而獨立的樹,讓種樹的人、賣樹與擁有樹的人有了哪些的情感。
松樹、庭園景觀是否只能是上流社會才能擁有的囊中物?儘管我們早已不得不的成為共犯結構之一,但我們開始質疑、想要挑戰。
樹,是我們一生的圓心。父親的理想年代已經遠去,留下了一片松樹林,和一堆無可撼動的父親的擇善固執,說:「把樹留下來」。父親沒有告訴我們留下樹的方法。我們早已暗自盤算著有沒有一種讓這片樹林能留下來同時對社會、土地也有更好的運用。
不會賣樹卻知此生與樹不可離,因繼承父業,以前父親在這塊土地上種樹,日後我們會在 才谷豐林 松園農場, 以「幫樹找家」尋覓知音、推廣樹庭園文化。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7fd257_ee67594a503b4eacab3a5c1ac168f6f6.jpg/v1/fill/w_520,h_294,al_c,q_80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7fd257_ee67594a503b4eacab3a5c1ac168f6f6.jpg)
bottom of page